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7.2.5_2024_與NGO合作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學生自願服務方案

  • 馬雅各醫療團

與衛福部旗山醫院、澎湖醫院、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與其轄下衛生所等醫療院所合作,締結服務學習聯盟,致力成為「南臺灣跨域良醫的搖籃」與「醫療平權最堅強的守護者」,並同步成立「中山大學馬雅各醫療服務團」致力「醫療無偏鄉」。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馬雅各醫療服務團秉持心繫屏南、關懷鄉親與強化醫療照護之使命,由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枋山鄉及滿州鄉衛生所指導,今年暑假再訪屏東縣枋山鄉、滿州鄉,辦理免費醫療篩檢活動,為當地居民提供全面的醫療關懷服務。

  • 偏鄉醫療關懷 馬雅各醫療團屏南篩檢服務

本次健檢活動由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枋山鄉及滿州鄉衛生所指導,與財團法人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高醫肝炎防治中心、優品醫事檢驗所、威力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雷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現場健康諮詢服務由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教師、台南奇美醫院醫師李威杰、鄭舒帆及高雄榮民總醫院醫師陳建良、林明毅等專業醫事人員提供,並帶領學生投入大學社會實踐(USR)暨志工服務行列

https://news.nsysu.edu.tw/p/404-1120-338675.php?Lang=zh-tw

        00064736974706&mibextid=WC7FNe&rdid=MX6m8Jk8BnlrQL5h

  • 與校友合作,再生電腦愛送偏鄉 關懷學子跟上數位 串聯全世界

募集再生電腦,捐贈偏鄉孩童。資管系學生會,則利用專長協助整理這些再生電腦設備,並親自一步步展示給小朋友,如何組裝一台電腦。

https://www.cm.nsysu.edu.tw/p/404-1024-308668.php?Lang=zh-tw

  • 種下關愛共融種子 中山大學攜社區打造可食地景

團隊前進左營區廍南里,透過全校性園藝療癒服務學習課程「服務學習:園藝療癒與都市農園」,將學生引進社區,與左營廍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規劃系列園藝種植活動,希望透過種植菜苗、照顧植物過程,打造可食地景的都市農園。並與社區長輩共同認識植物、花草,以及基本的種植技巧。計畫透過課程導入社區,不只是單純加深大學與社區連結,更希望未來將種植範圍擴大,不僅限於社區據點的外部,而是能夠覆蓋到社區內弱勢居民的家門外花圃或周邊地區,讓志工定期前往居民家中為植物澆水的同時,也能藉此關懷和支援弱勢居民的需求狀況。

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6%89%93%e9%80%a0%e5%8f%af%e9%a3%9f%e5%9c%b0%e6%99%af/

  • 本校訂定有「國立中山大學全球移動實踐人才培育獎助金設置要點」,鼓勵學生赴海外進行交換計畫期間,進行社會實踐或國際志工活動,提昇國際視野及全球關懷之心胸,培育社會實踐精神。申請者須獲本校或各學院「學生出國交換甄選」錄取後,提出出國學習計畫,以社會實踐或實作計畫為原則(不包含課堂修課計畫)。學習計畫應於交換計畫期間完成,在國外交換至少須達 3 個月,且出國前須完成 54 小時社會關懷志工服務。112學年度計補助6案申請件,補助金額共計新臺幣113萬元。

https://law.nsysu.edu.tw/rule/rul_vie?rul=202106251633420067&dep=20190814192359014

  • 本校國際志工團共16名學生赴斯里蘭卡馬特萊市進行志工服務,當地計有國小至高中學生與僧侶共130名參與。志工團員於出發前均完成英語教學(ELTA)線上培訓課程並自行設計教案及準備教材,上、下午課程內容包含節慶、臺灣特色美食、十二生肖、童玩等主題。

https://sdg.nsysu.edu.tw/static/file/311/1311/img/3811/643166723.pdf

教育資源開發

  • 環境教育夥伴關係聯盟

國立中山大學、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澄清湖高質水環境教育園區、中油高雄煉油廠及臺灣港務公司環教園區共同成立《環境教育夥伴關係聯盟》,並簽署「環境教育夥伴關係聯盟合作備忘錄」,建立一個互惠平台,促進交流參訪、活動合作、研習課程資源共享等實質合作,增進從業人員專業知能,並進行聯合行銷推廣,共同提升環境教育影響力。

                https://sdg.nsysu.edu.tw/p/405-1311-341567,c21653.php?Lang=zh-tw

  •  
  • 臺灣綠色經濟智庫 中山大學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臺灣碳權交易所7日於高雄揭牌成立,宣示臺灣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場。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週邊單位,包括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公益捐助成立,國立中山大學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為系統性研究淨零減碳的投資、技術創新、國際建制及臺灣的制度接軌,並據此提供諮詢服務與課程設計,除投入各項研究,也將搜集國內產業具體且急迫的問題,提供實用解答,並協助政府設計相關制度。

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a2%b3%e6%ac%8a%e7%a0%94%e7%a9%b6%e4%b8%ad%e5%bf%83%e6%88%90%e7%ab%8b/

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 知識分享線上課程:

https://ccrs.org.tw/knowledge.php

  • 「氣膠科學科普繪本與桌遊之空氣品質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

全國中小學開學,為強化師生民眾對氣膠科學與空氣品質的認知和重視,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盛大舉辦「氣膠科學科普繪本與桌遊之空氣品質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培訓全國空氣品質教育種子教師、環境教育人員、企業與NGO講師及志工,從如何改善教室內外的空氣品質、透過科普繪本與桌遊強化對PM2.5的認識,期待全民從新學年開始,共同努力持續提升環境品質並守護自身健康。

本次培訓活動規劃安排讓種子教師們現場進行教案發想,將空品教育議題透過科普繪本及桌遊融入相關課程,據以規劃各項教學活動或實踐行動方案

舉辦工作坊及發送科普教育桌遊,重視氣候變遷之議題,另有海報宣傳

新聞報導:https://aerosol.nsysu.edu.tw/news_info/14/1/264

  • 「NATIVE 文化生態博物館」

本校巴清雄教授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魯凱族小米文化的保存與傳遞,「前期USR種子型計畫中,只有三三兩兩的部落青年與我們協力耕種;今(2023)年USR萌芽型計畫,有整體部落青年組織、一群年輕人的力量一塊投入,讓部落耆老將傳統農業知識傳承給下一代,點燃小米種原延續的希望,達成農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莫拉克颱風重創造成屏東霧台不少魯凱族人被迫遷村,原先部落種植的小米品種也隨耕地遭破壞而流失。本校師生團隊以屏東霧台鄉為場域,協助保存復振原民魯凱文化為核心。致力於推動魯凱族傳統文化保存以及申請地方農業文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整合為「NATIVE 文化生態博物館」,協助整體霧臺加入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作為終極目標,舉辦魯凱族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課程,深度體驗與學習魯凱原民的知識與文化、復育部落小米品種並延續文化保存意願的願景。

相關新聞

  • 連結產業進行永續專案,培育「企業社會責任」與「地方永續發展」知能

https://sdg.nsysu.edu.tw/static/file/311/1311/img/3811/750283306.pdf

  • 參與OCLC全球最大書目中心共享圖書館書目資源

針對教育資源開發,本校參與OCLC全球最大書目中心共享圖書館書目資源,2023年總計上傳184筆館藏紀錄,及1288筆原始編目書目紀錄,提昇圖書館藏書資訊於網路世界的能見度及貢獻本校編目成果分享給國際。

https://sdg.nsysu.edu.tw/static/file/311/1311/img/3811/862855464.pdf

研究方案

  • 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雙邊工作坊,同步完成臺斯合作採樣調查

2023 年 10 月,本校臺斯中心在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舉辦第四屆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雙邊工作坊。參與者包含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和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的學者、學生,以及中心團隊參與。工作坊主要目標是深入討論當前的研究成果,同時探討潛在的合作項目。討論的範疇包括後疫情時代觀光客數量對斯里蘭卡近岸與瀉湖環境水質的影響、斯里蘭卡沿岸生態系統對藍碳的貢獻、自製碳酸鹽監測系統在熱帶潟湖的應用,以及斯里蘭卡博士生利用 eDNA 代謝條碼技術捕捉到冠刺星魚爆發後太平島珊瑚多樣性下降的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完成了臺斯雙邊合作的田野及海上樣品採集與水水參數之現場調查。調查區域包括斯里蘭卡西部和南部的潟湖及沿岸地區,著重調查斯里蘭卡沿岸碳循環生態系統。

https://nsstc.narlabs.org.tw/NSTC/News.aspx?cate=2055&entry=3179

  • 中山大學締約帛琉

聚焦藍碳經濟與氣候變遷。國立中山大學與帛琉農漁暨環境部、帛琉社區學院及帛琉國際珊瑚礁中心,於帛琉台灣藍海研討會上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積極強化雙方在海洋研究領域的合作,包括藍碳經濟、氣候變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及多樣性等議題。中山大學教授群將與帛琉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項目,共享數據、技術和資源,以解決世界共同關心的海洋問題。

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B7%A0%E7%B4%84%E5%B8%9B%E7%90%89%E8%81%9A%E7%84%A6%E8%97%8D%E7%A2%B3/

  • 臺灣—吐瓦魯海洋科學及工程研究中心

基於協助改善吐瓦魯現階段國土因海洋侵蝕造成流失的緊急問題,並透過基礎研究認識吐瓦魯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與研擬藍碳潛力發展策略,以及為提升國際科學研究合作、促進邦交國情誼,在外交部與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的支持下,本校團隊於2023年8月前往吐瓦魯國首都富納富提(Funafuti),與該國總理卡烏塞亞·拿塔諾(Kausea Natano)共同揭牌「臺灣—吐瓦魯海洋科學及工程研究中心」。將由中山大學主導科學研究議題,研究中心初期擬定朝三面向發展,分別為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地質化學分析與海洋工程規劃。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16243,r2910.php?Lang=zh-tw

  • 守護南海之星,東沙環礁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

本校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攜手,針對東沙環礁區域的海洋生物、水文環境進行科研調查,累積科學數據並提供政策建議,成功擬定有效政策保護東沙海域生物多樣性。作為我國最南端之海洋研究站,本校的東沙研究站肩負臺灣在南海區域的海洋科研、海域環境、生態保育、政策建議的責任,從多元層面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外來也持續對海床環境穩定性、珊瑚覆蓋率等繼續保護管理,更即將開設東沙環礁系列課程,供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報名,藉由課程提升個人生態環保意識。期待持續透過海洋保育的推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並促進生態永續發展。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94%9F%E7%89%A9%E5%A4%9A%E6%A8%A3%E6%80%A7%E7%8D%8E/

  • 珊瑚礁生態保育

跨國研究團隊2021年7月於沙烏地阿拉伯紅海東北海域,使用潛水調查(UVC)和避免干擾魚群的誘餌式遠端水底攝影系統(BRUV)調查7個近岸珊瑚礁區與3個離岸珊瑚礁區。調查結果與20年前的研究基線數據進行比較,意外發現雖受全球暖化影響,近岸樣點的珊瑚覆蓋率平均是36.2%,與20年前的28.1%相較竟有顯著增加。同時,死珊瑚覆蓋率從20年前的6.7%,大幅增加至現在的38.1%。這次調查顯示,大規模珊瑚死亡事件確實曾在紅海的東北海域發生,但同時也展現當地珊瑚礁生態的驚人恢復力,使珊瑚覆蓋率能夠維持在20年前的水準之上。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b4%85%e6%b5%b7%e7%8f%8a%e7%91%9a/

  • 亞州柑橘研究 - 維護基因多樣性和利用基因組生物技術

江友中教授與斯籍博士生及斯籍合作學者共同發表" Reviews on Asian citrus species: Exploring traditional uses, biochemistry,conservat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亞洲柑橘類種的綜述:傳統用途、生物化學、保育與抗病性探討」文章,柑橘屬植物起源於東南亞,具有多樣性並在全球廣泛栽培,具有重要的藥用、烹飪和文化價值。最新研究強調了維護基因多樣性和利用基因組生物技術引入抗病基因,以減少病害對環境的影響。並刊登於期刊Ecolog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https://doi.org/10.1016/j.egg.2024.100269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