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5.3.5_2025_生態系統教育

中山大學坐落於柴山,致力於山林與野生動物保育外,亦積極推動柴山生態環境與獼猴保育相關教育活動。

        就整體柴山生態,中山與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合作,致力透過解說教育、移除外來植物等活動,帶領民眾了解外來植物對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危害,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郊山生態維護不易。

        為了解外來入侵植物對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生態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受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委託,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進行外來植物的調查與監測。目前團隊統計外來植物竟多達90種,其中不少為園藝物種,且數量及分布範圍有擴大趨勢,已對壽山生態造成威脅。中山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疾呼,民眾切勿將家中的園藝植物帶至壽山種植,以免影響原生動植物生態。

        張楊家豪指出,常見的景觀植物數珠珊瑚5年前在壽山僅有零星族群,近來快速擴張,現面積已高達3307.5平方公尺,分布範圍逐漸由南壽山擴散至北壽山。而在壽山泰國谷被稱為「一簾幽夢」的錦屏粉藤,分布面積為1975.2 平方公尺,與2014年的步道調查相比增加8倍,從泰國谷逐年往外擴張。另外,龍眼及銀合歡這兩種外來樹種,在壽山主要步道沿線亦隨處可見。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鄰近高雄都會圈,其獨特的景致、豐富的自然生態,常為民眾遊憩去處,早年許多私設的登山休息區便常有人栽種許多外來植物。張楊家豪表示,現今仍有少數遊客因為熱愛壽山,會在山上種植自己喜愛的園藝植物。然而,部分園藝植物,如錦屏粉藤、合果芋、黃金葛等,它們具有快速生長或繁殖季長等特性,使得這些園藝植物的分布面積迅速擴張,壓縮了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改變原有的森林植物組成,他強調,「這將進而影響以當地植物為食物來源的昆蟲等草食動物族群動態」。

       他舉例,外來的合果芋與原生的恆春風藤棲息位置環境相似,若被外來種佔據了生長空間,原生植物的生長狀況便會受到影響,此外,合果芋攀上樹冠、接受到充足的陽光後,葉片會增大數倍,其巨大的葉片也會增加攀附樹木的生長負擔。又如柴山秘境景點「一簾幽夢」的錦屏粉藤,看似夢幻成為打卡熱點,但卻是保育志工眼中「夢幻中的邪惡」,因其掠奪土壤與陽光,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且許多原生樹木如咬人狗等,一旦遭錦屏粉藤覆蓋,便會因為缺乏陽光而死亡,泰國谷附近已有許多樹木因此而枯死。

        壽山自然景觀本就豐富,不必再為它們「錦上添花」。張楊家豪強調,這些外來入侵植物在野外落地生根,要移除需要花費驚人的人力及資源,生態系復原的時間更是難以評估。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與中山大學致力透過解說教育、移除外來植物等活動,帶領民眾了解外來植物對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危害,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郊山生態維護不易。

就動物保育而言,國立中山大學攜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為期5天的「2024遠哲ALOHA!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夏令營」,學員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三生都有。本次共64名學生,更首次開放家長親子共學。其中,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等機構合作戶外探索課程,帶領參與者至柴山近距離觀察台灣獼猴的習性與生態、至西子灣海邊探究海洋氣膠與高地珊瑚礁、尋找珊瑚化石,強化學子與大自然的連結,並培養尊重其他物種的同理心。

此外,為讓國際學生與獼猴和平共處、瞭解獼猴生活習性及特色,並鼓勵實地接觸臺灣獼猴生態,增進與獼猴相處及應對技能。中山長期辦理獼猴生態導覽,帶領國際學生參加由臺灣獼猴吱吱黨協辦之壽山獼猴生態導覽,可接觸本地自然生態、瞭解校園周邊地理環境,同時爬山運動舒展身心,並習得關於獼猴生態知識及正確應對方式。2024年(113.01.01-113.12.31)計辦理5場次,共計83人參與。

《取自中山新聞、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國際處》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