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4.5.3_2025_良好水域生態管理

 本校設立「漁業推廣委員會」長期推動良好水域管理實踐,並於 113 年度執行農業部「加強農業推廣教育合作計畫」。透過跨領域整合,發展智慧農業教育與「農漁業團隊制」訓練,培育新世代永續漁業人才;同時辦理水產疾病輔導、實地訪視養殖場與漁產基地、出版推廣刊物,以及提供魚病檢驗與技術諮詢服務,協助漁民導入友善養殖與科學化管理,實際落實水域生態的永續利用。

113年執行農業部加強農業推廣教育合作計畫,包含:

  1. 智慧農業教育與推廣:透過本校漁業推廣委員會將農漁業結合工程和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進行跨領域的教學資源串連,除技術的學習外,設立農漁業團隊制,以培育新農漁業人才,擴展除養殖外之經營模式, 建立農漁業教育擴展體系。
  2. 落實農漁業團隊制的訓練模式中,農漁業事業單位執行工作崗位訓練需以合作及互相討論為出發點,引導訓練生體驗農業實務工作、發想應用於農漁業的可能性、導入農漁業工作環境之友善職場原則、提升學生對農漁業的熱情,發展職涯願景、建立農漁業學習社群,以推廣社群內及外互動效應、創建農漁業生活圈。

同時,作為西南沿海一帶的重要學術機構,本校亦參與「西南沿岸長期社會生態觀測站」的設立與運作,針對潟湖、河口與近岸海域進行長期水質與生態監測,建立科學數據基礎,支持政策制定與在地社區採取更有效的資源管理措施。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海洋科學系「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西南海岸站」是臺灣6個長期社會核心觀測站之一。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LTSER)西南海岸站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孟仙指出,西南海岸的關鍵核心議題,是作為臺灣沿近海養殖漁業要地,因時代變遷快速,近半世紀七股地區的漁民主要生計,養殖漁業面臨重大變革與衝擊,漁民生活場域受到政策、資本主義產業及氣候變遷等三大引力的驅動拉扯,必須連結社會及自然科學方法,跨領域長期監測當地社會經濟結構,以及漁業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健康。

        陳孟仙舉例,調查環境生態項目有七股潟湖之水質、底質及漁撈生物,還有海岸變遷的遙測資料,社會科學的方法為透過利害關係人訪談及問卷調查,並槓桿漁業經濟及人口組成等外部資料,以瞭解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漁村社區發展的健康情形。預期目標是為當地社區提供科學依據的基線資料,對漁業資源、環境變化、土地利用及社會結構進行全面性的監測及分析,評估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氣候變遷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以期提出有效的方案,供公部門參考以來促進漁村社區發展及漁業資源生態的永續共榮。

此外,團隊將建置監測資料共享資料庫及網站,串聯國內外LTSER各站間的橫向分析及合作,讓公民團體參與關注,吸引國家單位及學術研究資源投入,產生出集體共識,找出永續發展的政策方針。也期待藉由建置基礎核心設施與監測資料的產出,吸引更多學者投入臺灣長期社會生態系統研究,讓基礎核心設施與監測的投資效益最大化。陳孟仙表示,蒐集長期監測資料,可以讓學界、政府、民眾瞭解不同社會生態系統的特性與其生態系服務的特色與其脆弱性,透過這些長期資料的累積,我們就能在面臨變遷挑戰時提供堅實的科學以供評估。
《取自中山新聞》

更進一步,在本校所處的區域海域致力於推動保育計畫,本校東沙國際研究站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推動「東沙環礁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涵蓋水質與海洋生物的長期監測、外來種管控、過度捕撈管理與海草床棲地保護,並已獲得「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肯定。

作為我國最南端之海洋研究站,東沙研究站肩負臺灣在海洋科研、海域環境、生態保育、政策建議的責任,從多元層面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主要任務為針對南海區域的環境生態,包含水文環境如海溫、鹽度、海流的變化,進行全方位的科研調查,建立長期背景資料,以作為生物多樣性在災後生態恢復和保育管理政策推動的重要基礎。同時,結合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科學能量,針對海南生態環境進行持續性調查監測,識別棲息地破壞、外來物種入侵、過度捕撈等問題,並結合政策主管機關進行即時性之控管。尤其,在於珊瑚礁和魚類保護議題上,提供前瞻建議,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發展。

近三年來,東沙研究站已協助數百位科研人員登島進行學術研究及相關發表,相關研究數據成為海管處擬定有效保護東沙海域生物多樣性政策的堅實後盾,共同守護重要海洋棲地,同步透過科學研究與管理政策的雙向合作,強化臺灣海洋保育實踐,為推動海洋環境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上帶來諸多貢獻。

《取自https://engage.nsysu.edu.tw/》

透過在地推廣、科學監測與國際合作三層面,本校展現了持續推動並維持良好水域管理實踐的整合能力與成效。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