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4.5.1_2025_減少水生態變化的計畫 2

為降低汙染排放對緊鄰的水域的衝擊,減少在地水域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與生物改變,中山持續推動校內汙水處理與中水回收計畫,依循中央主管機關公佈之汙水排放標準與定期檢測,並持續使用中水過濾系統,取用原先預計放流海洋之污水,經單元過濾處理後用於校園內植栽澆灌,減少排放至海洋污水總量,並每半年向環保局申報使用情形。

更進一步,在本校所處的區域海域致力於推動保育計畫,本校東沙國際研究站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推動「東沙環礁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涵蓋水質與海洋生物的長期監測、外來種管控、過度捕撈管理與海草床棲地保護,並已獲得「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肯定。

作為我國最南端之海洋研究站,東沙研究站肩負臺灣在海洋科研、海域環境、生態保育、政策建議的責任,從多元層面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主要任務為針對南海區域的環境生態,包含水文環境如海溫、鹽度、海流的變化,進行全方位的科研調查,建立長期背景資料,以作為生物多樣性在災後生態恢復和保育管理政策推動的重要基礎。同時,結合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科學能量,針對海南生態環境進行持續性調查監測,識別棲息地破壞、外來物種入侵、過度捕撈等問題,並結合政策主管機關進行即時性之控管。尤其,在於珊瑚礁和魚類保護議題上,提供前瞻建議,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發展。

近三年來,東沙研究站已協助數百位科研人員登島進行學術研究及相關發表,相關研究數據成為海管處擬定有效保護東沙海域生物多樣性政策的堅實後盾,共同守護重要海洋棲地,同步透過科學研究與管理政策的雙向合作,強化臺灣海洋保育實踐,為推動海洋環境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上帶來諸多貢獻。

《取自https://engage.nsysu.edu.tw/》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