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_2025_海洋保育與永續的推廣活動
中山組織與支持多項促進海洋、湖泊、河流及海洋資源保護和永續利用的活動,包含在地與國際間、由產官學界共同的合作與推廣,例如:生態調查、科普教育、辦理多項工作坊活動、製作宣導短片、參與政府相關會議與事務、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除了在地合作與推廣之外,本校亦積極進行國際間的合作,例如成立台帛海洋科普教育中心,共同為廣大的海洋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
中山善用緊鄰海岸的地理位置優勢,開設環境教育課程,推廣海洋永續與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 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微塑膠危害及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並引導學生實踐環境教育行動,由師生共同策劃「塑誰惹的禍」活動,經過微塑膠的相關背景知識介紹後,帶領高雄市立楠梓高中6名學生一同前往西子灣,進行西子灣海洋淨灘實地踏查,透過動手體驗,親自驗證微塑膠存在的真實性,正視環境汙染的危害與影響,並共同創作出海洋微塑膠拼貼畫,以親身體驗的內心衝擊為靈感,創作出海洋現代詩,反思人類行為所導致的各種後果。
- 針對高中以上學生及社會人士之環境教育課程 - 「滄海桑田看西灣」。融合西子灣豐富海洋自然資源、和以西子灣衍生的歷史文化與因應海浪侵蝕所延伸的一連串生態工程等特色,利用西子灣及中山大學校園文化及教學資源,發展三大群組的課程,包含「海洋環境自然生態領域」、「西子灣人文環境領域」、「海洋環境水文系統領域」為主軸的海洋環境教育課程。藉由解說實作、學習活動與實地走訪課程等方式操作,除了能充分說明海洋環境的基礎知識外,也能學習並討論海洋生態工程衍生環境倫理問題。



除了在地推廣,中山也積極在國際間發揮教育推廣的角色。透過成立中山臺帛海洋科普教育中心,在國科會支持下舉辦海洋科普工作坊,這也是臺灣首次在太平洋友邦進行全英文海洋科學教學,參與者包括帛琉農漁環境部、中小學教師及帛琉國際珊瑚礁中心研究員,課程聚焦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涵蓋大洋藍碳、海洋食物鏈及海洋永續發展等主題,除了探討藍碳的碳中和潛力、浮游生物作為生態監測指標、以及海洋酸化等議題外,還安排了實作課程,讓參與者體驗最新的海洋科學教育方法。這次實地教學不僅提高了學員的科學素養,也有助於他們在未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希望藉由基層教育在帛琉推廣海洋永續發展,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的理解與行動,進而促進帛琉年輕世代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