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4.5.4_2025_合作維護水生態系統

◆ 臺灣西南海岸智庫 中山大學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揭牌
  國科會攜手國立中山大學成立全國唯一聚焦「西南海岸」的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未來將針對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漁村社區發展,進行全面性的現場監測、資料盤點及分析,針對地方議題,評估人類活動及氣候變遷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以供政府制定永續發展的政策方針。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32227,r2910.php?Lang=zh-tw
 

◆ APEC第23屆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  海洋保護區域與海洋永續跨領域對話 成果豐碩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響應2024 APEC永續成長促進韌性之年度主題優先領域,舉行第23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分享臺灣如何從政策落實到行動,提升海洋保護區管理效能。副教授劉子銘與其他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保護海洋與經濟穩定性、原民傳統知識與多元涵容、蘭嶼原住民海洋保育自主行動等經驗案例。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408270001
 

◆ 海保署結合在地團體、企業共創「責任海域.在地守護」新里程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宜蘭頭城舉辦「責任海域.在地守護」海洋保育串聯活動,結合長期在第一線付出的在地夥伴、具社會責任的企業及有關部門,逾60人觀摩頭城海洋保護區結合在地參與提升管理成效的經驗,以及e-DNA採水研究、小海龜野放、友善賞鯨等海洋保育行動。

  其中,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張懿教授交流頭城保護區的管理經驗,以及海洋科學系廖德裕教授示範e-DNA採水。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441&parentpath=0,300,43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507160001

◆ 守護海底綠洲 中山大學X南山人壽啟動貝克氏鹽草復育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劉商隱在海保署海洋保育ESG平臺媒合下,攜手南山人壽、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臺南社區大學推動貝克氏鹽草復育計畫,將臺南七股遊客中心六號小島打造為海草苗圃,展開從移植、監測到公民科學參與的跨界合作。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59082,r3979.php?Lang=zh-tw

◆ 復育台灣「活化石」鱟類 中山大學張懿教授獲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與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投入海洋保護區實地調查與管理計畫修訂工作,致力推動從社區出發、以數據為本的保育治理。其研究不僅成功建立「活化石」臺灣三棘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族群量基線,也成功協助多處保護區轉型升級,榮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肯定。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59237,r2910.php?Lang=zh-tw

Office: 海科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