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ImgDesc(另開新視窗)

17.2.4_2024_針對SDG最佳做法進行合作

  • 參果國際教育推廣

    • 本校加入「開放社會大學網絡」(Open Society University Network,簡稱OSUN)。

      • 部落參訪在地交流,中山大學與OSUN合作「公民參與證書計畫」

結合國際線上課程與本校在地通識課程,打造跨領域多元文化環境,培養學生作為公民的學識與實作能力。

https://news.nsysu.edu.tw/p/404-1120-312160.php?Lang=zh-tw

  • 本處於112學年度第1學期(2023.11.08)舉辦「OSUN主題國際文化講座」,邀請來自哥倫比亞、美國、奧地利、吉爾吉斯的OSUN交換校學生分享各國文化、各校特色及OSUN經驗,共計55名本地學生參加。

https://sdg.nsysu.edu.tw/static/file/311/1311/img/3811/324259664.pdf

  • 本校許家豪老師於西灣學院通識架構下設立「人權研究全英整合學程」,並與 OSUN 課程系統的人權學程接軌,學程內的課程包括國立中山大學之人權通識課程以及 OSUN 通識課程下的人權相關課程,未來學生選修滿一定學分後,可同時取得國立中山大學的學程證明以及 OSUN 頒發之 Human Rights Certificate。本學程於 112-1 開始招生,目前有 13 位同學選修。

網站:https://nsysu-human-rights-study-program.mystrikingly.com/

  • 本校許家豪老師開設OSUN Online Course「普世人權:觀念與挑戰」(Universal Human Rights: Ideas and Challenges),修課人數65人

  • 本校許家豪老師開設OSUN Online Course「人權與現代社會:台灣與中國的路徑」(Human Rights and Modern Society: The Paths of Taiwan and China)(與巴德學院柏林分校合開,同時為 OSUN Network Collaborative Course),修課人數31人

  • 本校許家豪老師開設OSUN Online Course「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政治」(Asia-Pacific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修課人數73人

  • 本校許家豪老師獲得OSUN 「短期教研人員交流獎助」(Short-term Faculty Mobility Fellowship),並於2023/12/02~12/16期間赴巴德學院柏林分校(Bard College Berlin,以下簡稱BCB)進行交流參訪,並且共同舉辦研討會。

參訪紀實:https://siwan.nsysu.edu.tw/p/404-1029-324475.php?Lang=zh-tw

  • 本校於菲律賓馬尼拉設立有「菲律賓臺灣教育中心」,持續辦理兩國國際交流及高等教育合作(例:臺灣菲律賓校長論壇、菲律賓臺灣高等教育展、於菲律賓當地開設華語教學課程等)。

https://tecph.nsysu.edu.tw/

成立國際研究中心,推動國際合作永續研究

  • 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雙邊工作坊,同步完成臺斯合作採樣調查

2023 年 10 月,本校臺斯中心在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舉辦第四屆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雙邊工作坊。參與者包含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和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的學者、學生,以及中心團隊參與。工作坊主要目標是深入討論當前的研究成果,同時探討潛在的合作項目。討論的範疇包括後疫情時代觀光客數量對斯里蘭卡近岸與瀉湖環境水質的影響、斯里蘭卡沿岸生態系統對藍碳的貢獻、自製碳酸鹽監測系統在熱帶潟湖的應用,以及斯里蘭卡博士生利用 eDNA 代謝條碼技術捕捉到冠刺星魚爆發後太平島珊瑚多樣性下降的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完成了臺斯雙邊合作的田野及海上樣品採集與水水參數之現場調查。調查區域包括斯里蘭卡西部和南部的潟湖及沿岸地區,著重調查斯里蘭卡沿岸碳循環生態系統。

https://nsstc.narlabs.org.tw/NSTC/News.aspx?cate=2055&entry=3179

  • 中山大學締約帛琉

聚焦藍碳經濟與氣候變遷。國立中山大學與帛琉農漁暨環境部、帛琉社區學院及帛琉國際珊瑚礁中心,於帛琉台灣藍海研討會上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積極強化雙方在海洋研究領域的合作,包括藍碳經濟、氣候變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及多樣性等議題。中山大學教授群將與帛琉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項目,共享數據、技術和資源,以解決世界共同關心的海洋問題。

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B7%A0%E7%B4%84%E5%B8%9B%E7%90%89%E8%81%9A%E7%84%A6%E8%97%8D%E7%A2%B3/

  • 臺灣—吐瓦魯海洋科學及工程研究中心

基於協助改善吐瓦魯現階段國土因海洋侵蝕造成流失的緊急問題,並透過基礎研究認識吐瓦魯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與研擬藍碳潛力發展策略,以及為提升國際科學研究合作、促進邦交國情誼,在外交部與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的支持下,本校團隊於2023年8月前往吐瓦魯國首都富納富提(Funafuti),與該國總理卡烏塞亞·拿塔諾(Kausea Natano)共同揭牌「臺灣—吐瓦魯海洋科學及工程研究中心」。將由中山大學主導科學研究議題,研究中心初期擬定朝三面向發展,分別為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地質化學分析與海洋工程規劃。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16243,r2910.php?Lang=zh-tw

  • 守護南海之星,東沙環礁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

本校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攜手,針對東沙環礁區域的海洋生物、水文環境進行科研調查,累積科學數據並提供政策建議,成功擬定有效政策保護東沙海域生物多樣性。作為我國最南端之海洋研究站,本校的東沙研究站肩負臺灣在南海區域的海洋科研、海域環境、生態保育、政策建議的責任,從多元層面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外來也持續對海床環境穩定性、珊瑚覆蓋率等繼續保護管理,更即將開設東沙環礁系列課程,供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報名,藉由課程提升個人生態環保意識。期待持續透過海洋保育的推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並促進生態永續發展。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94%9F%E7%89%A9%E5%A4%9A%E6%A8%A3%E6%80%A7%E7%8D%8E/

開展國際合作研究

  • 珊瑚礁生態保育

跨國研究團隊2021年7月於沙烏地阿拉伯紅海東北海域,使用潛水調查(UVC)和避免干擾魚群的誘餌式遠端水底攝影系統(BRUV)調查7個近岸珊瑚礁區與3個離岸珊瑚礁區。調查結果與20年前的研究基線數據進行比較,意外發現雖受全球暖化影響,近岸樣點的珊瑚覆蓋率平均是36.2%,與20年前的28.1%相較竟有顯著增加。同時,死珊瑚覆蓋率從20年前的6.7%,大幅增加至現在的38.1%。這次調查顯示,大規模珊瑚死亡事件確實曾在紅海的東北海域發生,但同時也展現當地珊瑚礁生態的驚人恢復力,使珊瑚覆蓋率能夠維持在20年前的水準之上。https://engage.nsysu.edu.tw/news/%e7%b4%85%e6%b5%b7%e7%8f%8a%e7%91%9a/

Office: 品保中心
瀏覽數: